在教育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我院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中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课程思政课程组与专业课主讲教师密切配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让思政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入大纲、入课堂、入过程作业,同时也让专业课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形式更加多元、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在本学期学院开设的《中国食品文化与科学技术史》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领略以“善在调味、重在营养、美在造型”为精髓的博大精深、星光璀璨的中国食品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深入浅出地介绍以食品科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与前沿,启迪学生学习前人的创造性思维并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人与自然和谐、道德理想与科学理性融合的特点。
在第一次授课中,主讲教师曾维才副教授以“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中国食品文化演进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篇章。在授课过程中,曾维才副教授以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为主线,以不能忘却的历史,晚清时期的鸦片战争为开端,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认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深刻内涵。并以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以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到当代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陈景润、华罗庚、袁隆平、王选等当年的青年入手,介绍了曾经的翩翩少年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和勤劳的汗水,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新中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无数个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由此引发当今青年有何理由不努力的深深思考。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讲解中,曾维才副教授从多角度剖析了饮食文化的内涵。从物质形态讲,饮食是涉及的物质性东西的总和;从制度形态讲,饮食是一切与饮食有关的所有制度的总和;从行为形态讲,饮食是一切有关的礼俗、民俗与风俗的总和;从社会心理心态讲,饮食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法的总和。因此,《中国食品文化与科学技术史》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更是通过饮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以及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阵地。本次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与爱国情怀,在同学们中收到了热烈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