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大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用课程、课堂主阵地强化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学院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中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以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在《服饰美学》课程中,课程组教师结合专业知识点与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培养需求,将服饰美与基础美学、审美心理、文化背景、服饰美与人的和谐四个方面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适时展现美、科学创造美的美育理念。
在服饰美与基础美学教学中,主讲老师在授课之初以讨论“美是什么?”打开美学这扇门,谈到了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都有不同的解释,从而引出美的本质。在讨论服饰美与真、善的关系时,刘老师指出“真”是指事物自身发展与变化规律,就是要客观地去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追求真理,主要是数理化、生物、工程等理工学科研究的范畴。“善”是指对人类社会有用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目的的事物,主要是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政治等文科研究的范畴。而“美”是指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的事物,是自然与艺术研究的范畴。“真、善、美”三者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三者之间互为依存,缺一不可。同时强调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在生活中应该摒弃“假、丑、恶”,弘扬“真、善、美”。
在审美心理教学章节中,主讲教师结合审美心理的影响因素,重点从个人价值观、感知能力、文化习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等方面进行剖析。并详细阐述了审美心理从感觉开始,经历知觉、联想与想象、情感、理解与思维等系列心理过程,特别强调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的审美感知对发现生活之美、服饰之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鼓励同学们用心去感知身边的美,提高、完善自我的审美心理认知。在美的形态与文化背景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讲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与职业背景下的审美,并以案例的方式分别从优美、崇高美、朦胧美、丑美、幽默滑稽美以及现代科技美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并尊重不同风格之美的正确态度。在服饰美与人的和谐部分,主讲教师强调在了解自我基础上,服饰要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场合密切结合,实现服饰与环境和谐、职业和谐以及与性格和谐,倡导舒适、大方、得体、和谐的服饰搭配理念,让服饰美与人的气质美、职业美相统一。
因此次课程的讲授正值疫情防控期间,所以采用线上讲授与课堂讨论、随堂测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加深同学们对服饰美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此次课程的讲授,将美育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学会欣赏服饰美到认识美、爱好美与创造美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美育意识与美育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