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学院积极探索在通识模块课程中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通识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学院开设的《工程伦理学》课程中全程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在课程中,始终贯穿思想政治内容,重点在伦理与道德、伦理与环境、伦理与责任三个层面讲授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生态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在伦理与道德层面,课程引入基因编辑婴儿等案例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工程风险的防范与安全,深化学生道德教育,将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激发学生使命担当。
在伦理与环境层面,从环境伦理观念的确立,工程中的环境价值和环境问题,工程中的环境伦理原则,工程师的环境伦理着手讲解,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责任,结合学生专业分析可能存在的环境伦理问题环境伦理规范。以三峡工程、都江堰工程等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在不影响生态的情况下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造福人类。以案例“寂静的春天”教育学生从事工程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对环境尊重、环境利益与人类利益相协调,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健康为代价,对环境负责,塑造未来工程师“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绿色 理念,工程中担当的环境责任。培养学生在做工程时将“绿色发展”内植于心。
在伦理与责任层面,要求学生主要掌握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途径和方法,伦理责任、工程师对雇主和客户的职责。案例“勒曼谢尔对纽约花旗银行大厦的补救”引导学生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措施,并有社会责任。引导学生作为工程师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对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要有效应对工程事故,准备一套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该课程结合学生的专业,以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结合,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工程伦理的内容。通过学习,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提高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要有职业伦理责任,环境伦理责任,社会伦理责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部分学生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