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学院课程思政课题组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中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在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学院课程思政课题组从教学大纲讨论、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以及课程思政的成效研究等方面,在《服装材料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收到学生良好反响。
首先,以中国织布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到唐宋时期,纺织业逐渐发达,已能织出布、绢、纱、续、罗、绵、绮等十几种丰富多彩、精巧新奇的布帛。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等大小72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图案可以从22种色线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富有丰富的艺术魅力。每道工序、每件产品都包含着繁复的劳动,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加入中国织布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织造工艺历史,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纺织服装作为重要的民生支柱产业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从产业使命看,纺织服装工业要以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为重要使命,这决定了纺织服装工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绿色发展、责任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宗旨不会改变。“十三五”规划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科技和时尚的融合、衣着消费和产业用并举”是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过程。加入纺织服装工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责任与使命。
创新发展应该是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创新来满足消费需求、优化成本结构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其中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是基础,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是保障,消费安全和环境友好是责任,消费导向和生活方式是目标。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结合短视频,介绍纺织服装产业为适应消费模式新变化全面提高竞争能力,红豆集团建设的纺织服装工业中第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最后,介绍在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纺织服装工业充分展现作为民生产业的担当与责任。
第三,纺织行业升级改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课后思考题为“请思考织物生产和加工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我们党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围绕如何认识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逐步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纺织行业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和噪声。随着纺织行业整体的升级改造,绿色环保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纺织企业不断拓展智能环保生产线,通过降低污染和使用环保化学工艺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在课后思考题中加入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关注和重视环保问题,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