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 | 信息门户 | 邮件系统 | English
轻纺与食品学院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对外交流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工作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深耕“艺术+科技”培养定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创新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0日 09:0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学术讲座。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活动的一部分,系列讲座自9月初启动,持续至11月中旬。该活动覆盖了望江与江安两个校区,共邀请了9位重磅嘉宾举办了10场讲座,从“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学科发展前沿与专业就业”、“学科建设与科研项目申报”三个方向,全面且深入地推动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建设。通过邀请设计学、民族学、智能穿戴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系列讲座活动深入探讨了“艺术+科技”下的学科融合,促进了学科交叉与知识创新,提升了学生及教师的学术视野。

在“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贾京生教授(清华大学印染实验室主任)于2024年9月4日以《理论研究与论文写作》为题,分享了贵州白裤瑶的田野调查与学术论文写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方晓风教授(CSSCI收录期刊《装饰》杂志主编)于2024年9月5日以《设计研究新范式》为题,讲解了设计学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史与最新动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李莉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于2024年10月11日以《长角苗艺术田野工作与写作方法解析》为题,分享了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实践与研究方法,并对贵州长角苗的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三位专家学者的分享,赋能了师生在研究方法、研究理论视角、论文写作层面的科研思路。

贾京生教授讲座现场

方晓风教授讲座现场

方李莉教授讲座现场

在“学科发展前沿与专业就业”方向,香港城市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系司一帆博士于2024年9月20日分享了仿生智能服饰与可穿戴诊疗的前沿科技,展示了仿生材料在智能服饰和可穿戴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四川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重庆云追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CEO刘珺琬于2024年9月26日以《非遗传承3.0时代下非遗设计师的创作之旅》为题,分享了从事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经验;四川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Vogue时尚基金数字时尚方向奖项获得者、Amorphous studio虚拟时尚工作室创始人郑宸2024年9月26、27日以《时尚是一种媒介方式》、《数字服装行业发展分享》为题,分享了国际时尚从业经验。两位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通过生动的讲座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行业洞察。

司一帆博士讲座现场

刘珺琬讲座现场

郑宸讲座现场

在“学科建设与科研项目申报”方向,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设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成义教授(青岛大学民族服饰文化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于2024年9月29日以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艺术基金的优秀申报书为例,从项目选题、申报书写作、项目实施与结项环节分享了申报和执行重点科研项目的体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庆春教授于2024年11月8日以《中华文明背景下彝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题,从文字、语言、文学、服饰审美等层面深入分析了彝族文化,对设计学科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羌族博物馆副馆长、阿坝州政协委员、羌族文化研究资深专家李明研究员于2024年11月15日以《村寨里的艺术:羌族服饰刺绣图像》为题,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田野调查内容,分析了羌族服饰刺绣图像的应用场景和文化内涵,为师生申报、实施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

张成义教授讲座现场

罗庆春教授讲座现场

李明研究员讲座现场

上述系列讲座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与领域内顶尖专家学者交流的平台,参与者有机会直接与讲座嘉宾互动,获取宝贵的指导和建议,这极大地激发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师生学术视野的拓展。通过此次活动,服装与服饰设计系践行了其在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创新方面的承诺,极大地推动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专业建设,为培养一流研究型人才做出贡献。

关闭

Copyright © 2018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电话:028-85405836 028-85405840(院办)
028-85461730(党办)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微信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微信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