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 | 信息门户 | 邮件系统 | English
轻纺与食品学院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对外交流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工作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周加境团队在小分子自组装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6日 17:59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生命系统的形成离不开自组装的作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DNA等天然分子通过协作自组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借鉴这种自下而上的组装过程,科研工作者在生命科学和材料工程领域构筑了丰富的功能结构材料。其中,自组装形成的球形晶体聚合物不仅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晶体结构,其演化过程更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与诊断提供了研究模型,近年来已成为生物传感、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因此,控制球晶形态并探索球晶生长机制是增强材料性能和实现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传统球晶的制备方法通常依赖于对前驱体饱和溶液或聚合物熔体温度的精确调控,增加了开发不同形貌球晶和探索其自组装机理的难度。尽管在稀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球晶的模型近期已有报道,但该方法仍需预先制备复杂聚合物,并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孵育时间来控制球晶的形貌。

近日,四川大学周加境研究员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esse V. Jokerst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在常温下通过小分子均聚和自组装形成的球形晶体聚合物(rPBDT),研究了其组装机理并证明了其用于可示踪药物载体的潜力,该研究成果以题为“Self-Assembled Homopolymeric Spherulites from Small Molecules in Solution”发表于国际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川大A-,并入选封面论文。研究以小分子1,4-苯二硫醇(Benzene-1,4-dithiolBDT)为原料,BDT分子的巯基首先在碱性缓冲溶液中形成双硫键,进而逐步聚合形成聚合物链,苯环间的π-π堆积导致聚合物链组装成超分子纳米粒子(PBDT)。PBDT不仅尺寸均一(70.8 ± 8.7 nm),还可以通过种子生长法进一步生长至450 nmPBDT纳米粒子置于良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苯环间的π-π堆积被破坏,导致PBDT分散暴露出活性巯基,从而通过双硫键进一步逐步聚合形成分子量更大的聚合物链并最终结晶形成球晶(rPBDT)。该溶解和逐步聚合的过程可以在1 min内实现。通过监测rPBDT的生长过程,研究发现rPBDT链首先组装成单个尖刺,然后多个尖刺从同一个中心生长形成束状,最后大量尖刺从中心延伸发散,组装形成准球形的rPBDT球晶。通过改变PBDT纳米粒子的浓度,可制备具有不同尖刺数量的rPBDT球晶。此外,rPBDT球晶还具有优异的溶剂稳定性,四氢呋喃(THF)中多次浸泡,形貌几乎没有改变。研究还发现,rPBDT具有在球晶领域鲜有报道的荧光特性,其原因可能是刚性双硫键和超分子结构的存在导致了聚合物链上的苯环旋转受阻,进而形成簇聚诱导发光(Clusterization-triggered emissionCTE)的现象。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rPBDT球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表明其作为可示踪药物载体的巨大潜力。围绕rPBDT球晶自组装机理的研究证明了共价键在球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以往研究工作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

该文通讯作者为我院周加境研究员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esse V. Jokerst教授,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助理宋欠涛。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黄艳萍实验师对本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该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在小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发展,并为可示踪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与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开放课题基金的资助。




文献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3c08356


 

关闭

Copyright © 2018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电话:028-85405836 028-85405840(院办)
028-85461730(党办)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微信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微信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