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 | 信息门户 | 邮件系统 | English
轻纺与食品学院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对外交流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工作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师德师风宣传专栏 > 正文

我院教师在四川大学庆祝第40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获得四项荣誉奖项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0日 10:53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9月6日下午,四川大学庆祝第40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在望江校区西五教演播厅举行。我院教师周荣清、廖学品、张春晓、赵志峰分别获得四川大学“立德树人奖”、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四川大学“好未来教学名师奖”、四川大学“先进个人”。

获奖教师先进事迹介绍


周荣清教授获得四川大学“立德树人奖”

周荣清教授参与创办轻工生物技术本科、发酵工程硕、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建设工作,促进了轻工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获得。在教学中,以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导向,通过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培训等等适合轻工生物技术专业工科发展的建设策略,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考(保)研率逐年攀升,2024年达72%,参与建设的《生物信息技术》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入选省一流本科课程。参与建设的《生物大数据》入选省高阶课程。一直承担本、硕、博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授课8门,授课时数超过300学时。其教学的特点是针对讲授课程的特点,融会贯通基础理论,重点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案例分析等方式多维度地增强工程化视野及工程化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技能及敏锐观察力、提升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周荣清教授常以资助、关心、疏导、协助就业等方式帮助遇困学生及毕业后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05级的本科生毕业15周年返校聚会时回忆学习时的场景感慨地说:“老师严谨、执着、乐观从事工作的态度使我们受益匪浅,也领悟到父辈般的关怀”。05级曾在所在实验室的8名被指导的毕业生中有1人获省劳模,五四青年奖章,2人任上市公司高管;1人晋升教授,1人获成都工匠称号。针对硕、博士生源的特点,周荣清教授对他们循引善导、因材施教、心行引人、细观勤教。培养了51名硕士和14名博士。这些学生中,4人次在校获得了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了校优博论文提名奖。博士毕业生中,5人入职双一流高校,成为专业科研与教学骨干,2人入职茅台和宿迁学院等以白酒酿造为特色的高校,成为教学骨干。这些毕业生都己茁壮成长,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如15年毕业的博士郑佳,已任五粮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四川省天府青城人才,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在硕士毕业中,已有2人评为省学带后备人才,3人是白酒、果酒等国家及省评委。在泸州老窖等白酒头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能掠见他(她)们活跃在一线的身影。

周荣清教授迄今共承担了国家攻关课题等纵横项目43项,到校经费总计1852万元。项目实施期间,引导学生探索传统食品发酵产业蕴藏的科学奥秘,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解决了影响智能化技术在制曲过程中应用的关键难题,降低了传统调味品生产过程存在的潜在风险。研究成果在泸州老窖等十多家国内食品发酵行业头部企业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24篇,SCI收录72篇。成果的应用推动了产学研互惠共赢平台的构建,也促进了教学基地的建设,反哺了学科的发展。



廖学品教授获得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重心也重行。廖学品教授从事高等教育36年来,坚持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核心价值观,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德业,培养人才”的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和心血,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爱呵护,师德师风评价优秀,多次获评四川大学优秀教师。他热心关注学生发展,长期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累计资助金额已超20万元,助力学业优秀的学生成长成才,是深受学生信赖和尊敬的人生导师和学业导师。

心怀“国之大者”,潜心学术研究。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廖学品教授始终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做有用的科研,聚焦前沿课题,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先后主持国家863、973(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主编四川大学精品立项教材《天然高分子材料》(本科),出版了3部学术著作,发表高水平论文1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多项成果已得到转化和应用,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4/4),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等多项奖励。

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强基固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廖学品教授坚持躬耕教学一线,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效果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和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他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议设置了“生物质化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方向并参加“生物质材料”创新班的建设。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2022年度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勇担人才培养重任,为国铸英才。人才兴则国家兴。廖学品教授始终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己任,指导的2007届本科生邓德会获批2022年度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指导的2013届硕士研究生郭俊凌获批2019年度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指导的2013届博士研究生(本硕博)黄鑫获批2023年度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特聘教授。牵头引进了多名优秀人才,为四川大学的双一流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春晓副研究员获得四川大学“好未来教学名师奖”

真情关爱学生,多措并举,打开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张春晓副研究员担任班主任期间,针对本专业同学高考调剂率高、专业情绪较重、学习风气不够浓厚、缺乏对大学学习生活方式的理性认知等问题,主动探索班主任工作开展模式,将“党史、国史融入班会,引导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剖析专业,引导学生拓展眼界”、“借助榜样的力量,邀请优秀校友参与主题班会”、“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心灵沟通,加深认知自我”等多种方式有效引导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班风、学风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前列,所带领班级被授予“2020年度四川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2021年度王炸天团”等荣誉称号。

热爱本科教学,长期工作在本科教育第一线。近三年承担了8门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授课总学时超150课时,学生评教优秀率和认可度逐渐上升。在教学过程中,能秉承“立德树人、价值塑造”,“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立足基础、激发创新”的教学理念,持续开展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以价值塑造为驱动、以“两性一度”为导向、借助“课程知识图谱”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主讲课程具有鲜明特色,注重与时代结合,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能长效保持课程“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能以教学知识特点为导向、以提升学习深度为目标探索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构建了系统考查基础知识、实践应用、融合创新、人文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全过程多样化过程考核方案。先后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川省高阶本科课程各一门,四川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获四川大学2020年非标准答案优秀试题奖、四川大学2022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四川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优胜奖等奖项。

坚持教学科研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将科研成果融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指导大学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指导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四川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四川大学2016-2017学年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四川大学2020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指导教师、四川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张春晓副研究员先后主持/承担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1项,初步形成了“7个1”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案例;提出了多样化过程考核方案设计原则,并构建了“1+1+1+N”的课程多样化考核体系案例;起草制定了《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培养标准》及《轻化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先后发表教改论文4篇,获得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2)。


赵志峰副教授获得四川大学“先进个人”

赵志峰副教授先后担任《科技外语》、《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食品添加剂》、《食品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先后出版了《食品添加剂特性应用及检测》、《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添加剂》等教材。并于2020年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长期从事调味品、蛋制品和预制菜领域的产品研发及工程产业化工作。近5年(2020-2024)主持的科研项目累计到校科研经费3400余万元。并创下和企业连续合作20年的校企横向合作记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出版了《花椒中的风味物质》专著。累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完成各类科技成果评价20余项。赵志峰副教授在2010年-2012年期间连续3年获得“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践环节获得四川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四川大学学生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创新创业方面获得成都市绿卡人才计划和诸葛精英高层次创业人才等称号。目前担任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团体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蛋品协会秘书长、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执行委员、四川省绿色食品协会秘书长、四川省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首席专家等。


关闭

Copyright © 2018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电话:028-85405836 028-85405840(院办)
028-85461730(党办)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微信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微信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